您的位置: 首页 > 养生百科 >

三伏40天,做好这4件事提升阳气,阳虚体寒的人不要错过!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5-11 00:35:28    


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日子。

“三伏天”的“伏”就是指“伏邪”。即所谓的“六邪”(指“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”)中的暑邪。伏,是指金气藏匿起来了。三伏天特别热,庚五行属金,金畏火,所以藏匿起来。

从夏至后起,第三庚为初伏,第四庚为中伏,立秋后第一庚日为后伏,谓之三伏。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,中伏天数不固定,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,中伏为10天,超过4个庚日时,中伏为20天。

俗话说,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,这意味着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段就开始了。三伏天在小暑和处暑之间,高温和湿气并存,是比较容易生病的日子。

大部分人都觉得三伏天这么热,防暑最重要,但其实恰恰相反,圣贤几千年的顺天时养生智慧告诉我们:入伏之后,要!防 !寒!

三伏天更要防寒

伏天开始,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,血管处于扩张状态,腠理开泄。

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,爱吹空调,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寒气入体。

很多病都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,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。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,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。

这时受寒会怎样?

身体受寒,毛孔会闭合......

一是热邪不出,内外热邪勾结,心焦、肉酸、气短、皮粘等诸多不适缠绕周身;

二是热邪壅阻,外遭风寒;

三是体内阳气不足,身心不长,表现为秋冬心寒,四肢不温。

尤其要注意这三件事:

一是颈椎防凉:颈椎对着空调吹,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,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,造成颈部持续痉挛、后背酸痛等后果。

二是喝水不要太快: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,要少量多次,防止血容量突然增加给心脏造成负担,每次只喝100~150毫升即可,不要贪凉。

三是肠胃防凉:夏季是肠道疾病的高发期,大家平时要注意护好腹部,不穿露脐装、不打赤膊,防止“风邪”进入体内,伤及脏腑。

三伏天除了要防寒之外,它同时也是一年中养阳最佳的40天,要早早准备好养护身体,千万别错过了。接下来会讲三伏天适合做的2件事,有以下情况的朋友都用得着

温阳精力旺:伏贴艾灸

虽然比起女生而言,男性的阳气更旺,但受到空调、冷饮、熬夜、过劳等各种因素影响, 脾肾阳虚的男性也越来越多了,出现虚胖汗多、腰酸背痛、腰腹赘肉、疲软乏力等表现。

今年的三伏满满40天,正是「冬病夏治」的大好时机。在冬天容易发作或容易加重的疾病,往往可以在夏天疾病缓解期进行调理。

这些冬天的易发病,大都与阳气不足、寒邪侵犯有关,所以在阳气旺盛的三伏时期进行治疗调养,借助天时,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每年一到三伏天,很多人会去医院贴三伏贴,但三伏贴并非人人适用,贴敷时也有很多注意事项。

建议入伏、中伏、末伏,每天上午贴4~6小时,连用3天,休息一周,又开始一个新的轮回,坚持整个伏天。

三伏贴其实也是借鉴了三伏晒的方法,只不过利用的是一些具有辛温,补阳,排寒祛湿性质的草本,熬制成膏,摊涂在无纺布贴上,利用天然植物的能量,帮助我们排寒湿,补阳气。

三伏贴比三伏晒要舒服许多,不必冒着晒中暑的风险,而且贴上之后我们可以该上班上班,该带娃带娃,该学习学习,生活节奏不会被打乱。

小小的一贴,贴在身上也没有什么异物感,透气性也不错,炎炎夏日贴着也不会闷汗,贴在背部,腹部,腿部,胳膊,因为小巧,身体各个部位都能兼顾到。

三伏贴里面的配料都是一些辛温的草本,有元胡,白芥子,细辛,甘草,肉桂,桂枝等,温阳化瘀,排寒祛湿的效果非常好,

白芥子可以把我们身体中多年积攒的寒湿给化解,疏散出去;元胡可以理顺我们体内的气机,缓解疼痛,活血化瘀,很多中老年寒湿重,经常会感觉肩膀,胳膊,腿部酸痛,这时候依靠元胡就有很好地活血化瘀作用。

细辛和肉桂可以温通身体,尤其是肉桂补阳的效果非常好,可以帮我们补充缺失的阳气。这些天然的草本,正如自然界中的太阳一般,有着无穷的能量。

贴在我们的皮肤上,散发着草本香,用起来很简单,小孩子都能一看就会,而且美观大方,简约时尚,贴在皮肤上外露也不担心尴尬,剪成了花瓣的形状,小朋友也会很喜欢。

我之前用过很多种,有的要不就是成分欠缺,要么就是布料低劣,贴上去发痒,撕下去有胶痕。而这款三伏贴,之前用了一段时间,撕下去后很干净,不会粘黏皮肤,偶尔会有黑色的膏体,用湿巾一擦就掉,没有胶痕真的太舒服了。

敷贴的时间一般成人在6~10小时,儿童2~4小时即可,里面还搭配了敷贴图,不知道贴在哪里了,参考着贴就可以啦。

要提醒的一点是,三伏灸或者贴伏贴之后, 忌食生冷、油腻、辛辣食物,不要吃高蛋白、虾蟹类海鲜。

¥ 10
美丰道三伏贴 发热艾灸贴穴位灸贴 温灸贴艾叶肚脐艾草三九贴
精选 月销量2287
¥ 59
购买

三伏天吃醋泡姜,补阳气

入伏后,出汗多,血液粘稠度升高。再加上室内外忽冷忽热很容易出现各种心血管疾病。因为,醋是直接走肝经的,肝遇到酸就会收敛,提升肝阳之气,常吃醋泡姜不仅能驱散寒气,还能养胃。”

醋是收敛的,可以收敛姜的生发之气,让原本辛散的姜变得平和起来,姜温阳的性质还在,却避免了上火。更可以:

健脾胃,散寒湿:

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,食物吃进来,需要脾胃的运化,将精微物质输布给身体,为身体带来足够的能量,人的先天就像一罐子煤气,只能省着用,但是可以把脾胃来调好,用后天来养先天。

脾胃阳气充足,运化食物的动力就充足,阳气充足,人的湿气寒湿也就散的快,就像是太阳出来了,云开雾散,山岚间的湿气也不复存在一样。身体里的小太阳振奋了,才有力量去祛除湿气。

活血化瘀,更燃脂瘦身:

醋中含有醋酸,不仅可以抑制脂肪合成,还有助于脂肪的燃烧,特别是内脏脂肪的减少。而姜呢,生姜中有很多姜辣素,可以抑制脂肪的囤积,人们用小白鼠做实验,发现姜辣素可以抑制脂肪囤积和血糖上升。

这样一想,醋泡姜简直是双剑合璧,斩断脂肪的能力倍增啊。

难怪我最近吃醋泡姜之后,到了中午都不觉得有那么饿了,姜让人胃口大开,而每天早餐都固定几个内容,并没有增加饭量,血糖上升的缓慢,饱腹感增加了。

补肝阳:

中里巴人认为:醋是直接走肝经的,肝遇到酸就会收敛,这时姜的升发功能也入到肝里,收中有发,能提升肝阳之气。

如果没有时间自己来做醋泡姜,我们找到了一款绝好的即食品。对比了不下10家供货商,试吃之后,这款接近满分。一点乱七八糟的添加都没有,良心手作,现成的无添加的醋泡姜。

好吃的姜,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,也爱上了吃姜。

无添加:酸是养肝的,如果又吃了很多添加剂,需要用肝来代谢,肝反而受累,得不偿失。

老陈醋:姜要嫩的铜陵姜,醋要老的。泡姜的醋,选用最正宗的老陈醋,他们的陈醋酿制技艺,是国家认可的老陈醋酿制技艺,被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铜陵白姜:系铜陵“八宝”之一,多年生草本植物,一年生栽培作物。 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,属白姜,排姜类型。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,姜块成佛手状,瓣粗肥厚。姜指饱满,色白鲜嫩汁多,味辣而不呛口。铜陵生姜以“块大皮薄,汁多渣少,肉质脆嫩,香味浓郁”等特色而久负盛名。

¥ 10
【自营】美丰道铜陵正宗醋泡姜
精选 月销量1万
¥ 69
购买

醋泡姜特别适合:

·脾胃虚寒

·手脚冰凉

·特别容易感冒

·受凉胃痛

.阳虚体寒

·没有胃口

·寒湿之人

·痰湿肥胖之人

每天吃3片,一罐可以吃15天,4罐正好可以吃上两个月。好吃的姜,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,也爱上了吃姜。

在家练八锦缎,健康过三伏

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日子,“湿气”被视为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。在正常情况下,人体对于外界温度、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。

但有些人因体质、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,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、水分排不出去,因此影响健康。湿疹、皮肤过敏、面部痘痘等都因体内“湿”重,让身体适度出汗,可以带走体内的暑湿之邪。

流汗可以加快新陈代谢,促进人体排毒,调整人的体温及体液,同时也能够将人体内的废物排出,血液循环也更加通畅。

但是夏天运动最好不要出大汗,因此炼炼八段锦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汪卫东介绍,“八段锦”老少咸宜,术式简单,不受年龄、天气和地点的限制,非常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们,每次练习只需二十分钟哦~

最后献上八锦缎,希望大家有空在家里每日一练,健康过三伏。

八段锦八个动作,都有其各自的效用,我们把分解动作也讲解一下。平时可以根据自己体质,选几个最适合的有空就做,身心都会很舒服。

↓第一式:两手托天理三焦↓

要诀: 做这个动作的时候,要用腹式呼吸,上提吸气,下放呼吸。注意力随着双手从下、往前、向上,感觉到丹田下沉,双手上提,整个任脉(从小肚子到下巴一条中线)拉伸痛快了就对了。

↓第二式:左右开弓似射雕↓

要诀: 做这个动作重点在舒展胸肋,活动颈椎。扩胸吸气,复原呼气。开弓射雕时,双目全神贯注看向食指,一手撑弓一手拉弦,把弓拉满,而后眼神、动作缓缓放松复原。

↓第三式:调理脾胃须单举↓

要诀: 上举下按,引导中焦升降以调和脾胃。举按吸气,复原呼气。上举下按时,尽力伸展,复原时全身缓缓放松,体会这个松紧、上下转换的感觉。

↓第四式:五劳七伤往后瞧↓

要诀: 后瞧吸气,复原呼气。后瞧的时候,不要单单扭动脖子,整个上半身都要被带动,拉伸到最尽处稍微停顿一下。

↓第五式:摇头摆尾去心火↓

要诀: 后摆吸气,复原呼气。注意俯身时背部自然伸直,尽量压低一些。摇头容易,更要注意摆尾,把尾椎也运动起来,有助心肾相交。也可以单练摆尾,先让尾椎有感觉,再做完整的动作。

↓第六式:两手攀足固肾腰↓

要诀: 俯身呼气,起身吸气。以手带身,前屈、后伸都要充分,这样膀胱经才能得到充分的刺激,疏通到腰腹大腿,使身体得到气血的滋养。

↓第七式:攒拳怒目增气力↓

要诀: 出拳呼气,复原吸气 拳头要攒紧,出拳从胯起发力。所谓怒目,可以想象李小龙出拳的眼神。

↓第八式:背后七颠百病消↓

要诀: 踮脚吸气,放松呼气 注意整个脊柱(督脉),感受到头顶、脊柱、脚跟都是共振的就对了。膝盖松开不紧绷,下巴微微后收,有助气血畅达上下。久而久之,督脉畅顺的话,颠几下身体就会微微出汗了。

八式集合,小伙伴们转起来学起来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