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 养生百科 >

太极拳健身的规矩:“五要”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02 08:23:32    


太极拳申遗成功(陈家沟)

太极拳文化内容的丰富性,健身的科学性,养生的可靠性,习练的便利性,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,现已走出国门,全世界已经拥有数以亿计的太极拳爱好者。

天有三宝“日月星”,地有三宝“水火土”,人有三宝“精气神”。人身三宝损则病,耗尽则亡。中医有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;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之说。人之幼年,七情不惑,六欲不扰,三宝无损。成年后,七情: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的精神刺激;六气: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侵害人的脏腑,更有饮食、外伤、过劳导致阴阳失衡,免疫力低下,疾病频仍。配合医药、饮食、心理等疗法,太极拳在健身方面,属运动疗法且蕴含气功疗法和自然疗法,养生保健有其独到之处。

精气神

说到这里,太极拳就成为成年人的必修课了。不要等老了,退休再学就晚了。如果你已经学会打太极拳了,建议你做到“五要”:

一、头部要虚领顶劲,中正安舒

虚领顶劲

这是太极拳对头部的要求(其实远不止这些)。虚,空的;领,上引;顶,用意识上顶;劲,有力量。头正颈直,虚虚上领。眼法,二目炯炯有神,正前平视,眼随手转,与动作协调;口似闭非闭,不要绷着嘴,也不张着嘴,舌轻抵上腭,顺其自然,不口干舌燥;呼吸,鼻吸口呼,自然配合动作,不要勉强,要气沉丹田。头表现出来的具体形象就是不低不仰、不偏不倚,才能做到提起精神,讲究精气神。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结合起来,就能立身中正了。这些动作做对了,你的经络就顺了,气血就畅通了。

二、上肢要沉肩坠肘、坐腕舒指

坐腕舒指

练拳通过放松把肩肘腕连接起来。手上的要领,掌微含,指微曲,指缝稍离,这就是太极掌。肩要沉,肘要坠,腕要坐,指要伸。给你一掌,不只是掌和手,而是全身的劲:“其根在脚,发于腿,主宰于腰,行于手指。”上下连贯,连锁反应。生活中两个人打起来,你给我一拳,我抬手一棚,一转变,挡住他,一转弯,手一翻,就采住他了。给肘、肩靠都行,讲究“手采肘靠”。一抬手,一举足,都要有内容,看着是那么回事。拳的要领,拇指放在四指外沿,虚虚握实,拳面要平。吊手,五指撮拢,虚虚下垂。臂要“如意胳膊罗圈腿”,直里有屈。总之,按要领去做,功夫就是时间,不用练劲就有劲。

三、躯干要含胸拔背,松腰落胯

松腰落胯

躯干在身体中部。以腰带臂,腰动自然带动腹部蠕动。胸要含,背才能拔,能拔背才能力由脊发。含,不是挺,也不是弯。不是检阅部队,战士挺胸。腰为主宰,带动上下。如云手,左右两侧各45 度,中间90 度。都是腰带着走,左右都要含胸拔背,松腰落胯。太极拳运动,腰部的旋转,四肢的屈伸对全身300多个穴位牵拉、挤压、按摩,达到疏通经络、气血充盈的健身效果。

四、下肢分清虚实,下盘稳定

下盘稳定

要点是下肢如何撑住上肢、虚实和重心如何掌握。比如,拉开马步时,两脚直前,与肩同宽(大马步)实在八字步,虚在丁字步,分清虚实,掌握重心,式式均匀,绵绵不断,每个动作中间不能停留。弓步拉开后,一条中心线,左右两侧分(其他动作类此),只是弓步要求虚腿蹬,实腿撑。腰和四肢配合,重心前移,脚放平,五趾有抓意。接着膝盖前挺,虚腿变实腿,实腿蹬,虚腿撑。架子的高低,取决于起势的步幅大小、高低。低了,步子就大了;高了,步子就小了。所以 第一步就决定了姿势的高低。以后所有的动作,均应在一个水平线上运动。

五、整体上要上下相随,内外相合

上下相随

上下相随的原则应从太极拳练的神、意、气、势的层次去体会。亦即上面的内劲和下面的内劲总的走向是相随的。上面的内劲往下走的时候,下面的内劲往上走。外部动作从上到下,上中下三盘的上下相随,“提顶吊裆心中悬,沉肩坠肘气丹田”,百会上领,会阴穴下吊,这条上身的中轴线,与两个涌泉穴的中点垂直交叉,就能做到立身中正,支撑八面;所谓“意气君来骨肉臣”,外形的动作必须听从内意的指挥,肢体动作和思想意识结合,就是内外相合(内三和外三合,内外结合)。不管动作往哪里走,意识都要跟着走。不能手往右边,眼睛、意识却往左边看,往右边想。这不是内外相合,绝对是大忌。

百炼成钢

应该说明的是,初学者不能要求这么高。先练个大概轮廓,再按拳理细练,知道怎么打才好,循序渐进,结合自己的实际,由浅入深,功到自然成。最后再精炼,成不成为高手不重要。扎实的打好基础之后,习练起来得心应手。我想,你最终就会明白,为什么太极拳那么受人欢迎?原来通过太极拳这个健身平台,最起码,你可以省下吃药住院的钱,享受健康快乐的人生!哈哈,何乐而不为?

相关文章